蓆桥,位于县境东部,跨汇河之上。关于蓆桥的来历传说不一。据清康熙十二年张聪著《东平州志》载:“宋真宗东封泰山,车驾经行,以席铺藉,故名。大定七年修”。
相传,宋真宗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,真宗朝封泰山,由汴梁出发,一路风尘到郓州城。歇息数日,起程东行,经护驾村、望驾村、瞒驾村、接驾山至汇河岸,时逢河水暴涨,桥被大水吞没,又无船渡河,真宗面对大水唉叹不止。忽有随从官员见一老翁正沿堤由南向北而行,急禀报真宗。真宗吩咐召老翁来见。
老翁年近八旬,鹤发童颜,身穿素袍,手持朱红拐杖,步履稳健,缓缓走来。真宗迎上去,对老翁道:“朕急于东岳朝祭,不知大水何时退,敢问老翁有何良策过河?”老翁道:“你修一蓆桥,便可过河。”“何谓蓆桥?”真宗问道。“你用苇蓆,卷为桶状,依次而排,以绳连之即可。”真宗谢过老翁,吩咐左右征蓆筑桥。约半日桥成,真宗辇驾上桥,桥不沉;水流冲击,桥亦不摇,无人不称奇。原来,老翁是龙王化身,刚才是他背负“蓆桥”才使众多人马安全通过。车辇在桥上经过时,车辇碾破了龙的脊背,因此河水被龙血染红。真宗率众文武官员对河而拜,起驾东行。
金朝大定七年,此处架起石桥一座,以此传说,称为蓆桥。(东平信息港论坛 梦见你的眼)